找到相关内容944篇,用时25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论师的时代——对僧传中六朝义学论师的分析

    寺靖罗什法师重译正本,什以高量,冥心真境,既尽环中,又善方言,时手执胡文口自宣译。(86)可见对义学有兴趣的僧侣都齐集长安,参与这难得的盛会。如果只是单纯的译经工作实不需这么多的义学沙门,可见这是...经典的数量传播翻译得越来越多,对於佛教的教义也就能更清楚地呈现在中国人面前,这对於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是很重要的一环。但有趣的是,除了少数精熟华梵语的天竺僧侣外,负起诠释经典责者却是中土的义学论师,而...

    蓝日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962532.html
  • 明末四大师禅净观比较--以莲池袾宏为中心

    念念究自本心,而不妨发愿,愿命终时往生极乐。所以者何,参禅虽得个悟处,倘未能如诸佛住常寂光,又未能如阿罗汉不受后有,则尽此报身,必有生处。与其生人而亲近明师,孰若生莲花而亲近弥陀为胜乎。然则念佛不惟...正是"圆通不碍兼":  今念佛者,即于念上体究,不曾别有作为。即拳究手,即波究水,是一非二,何得名兼?纵名为兼,如是兼,非所谓兼也。兼亦何碍,势至以念佛心,入无生忍,佛兼禅也。普贤以不可思议解脱...

    刘红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262662.html
  • 张横渠思想中的儒道佛存有论差异

    天地性”,是张载以人世间世俗欲所成人纷乱真实状况的来源,是世人不知善体“天地性”而受限于气聚有形时,气重浊者下堕于地“气质性”而来的,故而离开了向上道,而趋向向下道。因此离开“气质... 其教化的作用义特强, 而不重死后生命义。此张载转换鬼神死后生灵义为天道性命义, 是儒家哲学在此辩论中, 与道佛两教极重要明显的差异点, 或正为夫子“不知生焉知死”“子不语怪力乱神”观点上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23262849.html
  • 佛教法律哲学的精要

    叫做「同五师」,这五师是:昙无德,摩诃僧祇、弥沙塞、迦叶维、犊子部(三论玄义说)。其实,这后五个人,可能是表示了「律」分派的吧!   总之,佛灭后,由于第一结集,编集了「经」 「律」原形,...佛教法律哲学的精要   李世杰   一 、前言   佛学的内容,虽然是属于宗教哲学的部门,可是它所涉及的部门,非常乡。例如:文学、美术、社会学、法律学,乃至其它一切的人文科学都与佛教的思想...

    李世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3962915.html
  • 以禅喻诗的《沧浪诗话》

    这种方法。在《诗辨》篇中,严羽宣称“故予不自量度,辄定诗宗旨,且借禅以为喻,推原汉魏以来,而截然谓当以盛唐为法。虽获罪于君子,不辞也。”作者在这里明确地提示出自己论诗的方法。在《答吴景仙书》中,他...韩驹的《赠赵伯鱼》诗都是“以禅喻诗”的典型例子。苏轼以参禅比拟对诗作审美鉴赏,“暂借好诗消永夜,每逢佳处辄参禅”(《夜直玉堂携李仪端叔诗百余首读至夜半书其后》)。南宋赵蕃也有论诗绝句三首:“学诗浑似学...

    张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72962925.html
  • 中国当代佛教的社会建设功能

    的信仰。在某些伟大的宗教里,请神、赎罪、祭祀以及严格意义上的祈祷并没有占据重要的地位。但是,佛教是一种宗教;它虽然不敬神,却承认神圣事物的存在,承认四圣谛以及据此而来的各种仪轨的存在。所以,以俗...流动机制、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、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制,有效的矛盾疏导机制等等。如何处理这些问题,常见的方法有,或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人手、或以社会成员利益关系为立场、或主张对新型社会风险的预防,或是从新社会...

    李向平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73562931.html
  • 禅法要义

    胡言乱语者是大不相同的。而作为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,亦有两点必须明白:一是释尊在印度出世,是八相成道的化身佛,当他诞生于时,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说:“天上天下,唯吾独尊。”[34]并能...思想以及在生活中如何修习禅法的几个方面,略作一梳理与介绍,不足处,恳请方家批评指正。  “禅”是梵语“禅那”的简称,汉译为“思维修”、“静虑”。意谓于所观境(五欲、五盖,甚或一切诸法),专注一趣,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53363318.html
  • 苏轼与禅僧的交游

    教为律?一  切解脱,宁复有禅?而惑者,禅、律相殊,儒、佛相笑。不有正觉,谁开众迷。(《苏  州请通长老疏》)  苏轼读过《般若心经》、《金刚般若经》、《维摩诘经》及《楞伽经》、《圆觉经》等经,并...弟子请写《海月辩公真赞》,回忆当年通判杭州时对他的印象,说他“神宇澄穆,不见愠喜,而缁素悦服”,赞词中有:“人皆趋,出世者谁?人皆遗世,世谁为?爰有大士,处此两间,非浊非清,非律非禅,惟是海月,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0463402.html
  • 弘一法师与晚唐诗人韩偓

    大节亡国悲愤,具在篇章;而含意悱恻,词旨幽渺,有美人香草遗……称翰林者,徒以其香奁诗耳,或谓香奁为和凝作嫁名于韩,方虚已辨其非。夫志节如韩致尧者,即香奁何足为累,固不必为讳。然世知致尧者惟...著述,分为《演纶》、《游艺》、《孝悌》、《疑狱》、《香奁》、《赢金》六集。自为《游艺集》序云:‘予有《香奁》、《赢金》二集,不行于。’凝在政府,避议论,讳其名,又欲后人知,故于《游艺集》序实,此凝...

    沈金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3163679.html
  • “道”与“心”--小论庄子与禅宗的共通

    自然主义的立场之上,已经十分清晰地预言道后世的衰败乱离象:“民于利甚勤,子有杀父,臣有杀君,正昼为盗,日中穴环……大乱本,必生于尧舜之间,其末存乎千之后。千之后,其必有人与人相食者也!”(《...《古尊宿语录》卷十五)这也是讲禅家以无为法而达到“随缘而不变”的道理。只要“任运随缘”,虽处于俗,最终不为世相所染。  总之,只要深谙“任运无为”的法理,“了此天真自然,不断不修,任运自在,为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1464218.html